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公告栏

  1. 公告栏
  2. 欢迎大家进入北京成人头条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页!
    HERZLICH  WILLKOMMEN
     
    ♠德语系每年招收本科生25人,招收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6至8人。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 

【德语系】北京外国语大学韩瑞祥教授到我院进行学术讲座

撰稿人:张培    摄影:倪志远
 
2015102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韩瑞祥教授应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之邀,到我院给德语系师生做了题为“文本解读和研究是文学翻译的必要前提”的学术讲座。
 

文学翻译不同于任何其他形式的翻译,有其非常特殊的一面,那就是翻译的对象既是一个有形可见的文字版本,又是一个意蕴深邃而模糊的艺术整体。因此,对文学翻译的探讨不能只局限于翻译理论及方法的论争,而应当把文本解读与研究当作文学翻译的必要前提。文学翻译不是科学,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译者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整体上感受原作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把握原作的创作风格和意象,力争在合适的地方找到合适的语言再现原作内在的艺术风貌


 

   在讲座中,韩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上述观点:1、对文学翻译的探讨不能只局限于翻译理论及方法的论证,而应当把文本解读与研究当作文学翻译的必要前提。2、译者、译文和原作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译者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创作风格和意象,把握原作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只有当视域拓展(Horizonterweiterung)转化为视域融合(Horizontverschmelzung),译文才能既有译“意”,也有译“味”。3、强调译者对自己母语的锤炼,译者应力争在合适的地方找到合适的语言再现原作的艺术风貌。
 
   韩教授的讲座见解独到、富有思辨性。之后的提问和讨论环节使大家对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为同学们今后的文学翻译实践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报告人简介:
韩瑞祥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德语文学教学和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全文收录),文学译著13部,教材1部,主编文学名著3套。专著《20世纪奥地利瑞士文学史》获得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0年)。译著《上海,远在何方?》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2014年)。主要基金项目有 “维也纳现代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语现代喜剧(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和迪伦马特的现代喜剧(瑞士Panel基金资助合作项目)等。